台灣近年來街坊的出租書店倒了將近百家,小編還記得以前逛設計展的時候,有學生的設計理念是去探討台灣究竟還剩下幾家特色老書店還在營業的,將它做成一本書,告訴其他人文化的保留,書本的消逝。
究竟為什麼從小到大要讀書?還有俗語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在以前的那個窮困年代,只有讀書人能有好的工作機會,「書本」將人們帶到知識殿堂,在那裡大家談論得宜,知識切磋,想要有錢翻身只能靠知識學問。但現在時代汰換速度很快,所有行業不只365行,不只讀書,讀的是學問是能力是技巧。
而「讀書」將不在是書本和你的比喻,小編認為把它比喻為學習獲得能力更是較為恰當。
雖然小編說讀書不在是在書本之間的閱讀,但是養成良好的閱讀卻是大有幫助。網路上的文章學習閱讀,或是報章雜誌上的文章閱讀,還有專業知識的學習閱讀,這些都關於到個人習慣。常常聽到有人一看書就睡著,一進書店就不知道要怎麼逛。這都顯示大家對於靜下心來找一本自己能夠學習的書籍,其實都是缺乏平時的閱讀習慣。
「不,是書本太乏味,影片的話我就願意閱讀。」
但換到漫畫本身,可能多數的人就會沒有藉口了
(圖片來源:google)
有沒有記得以前要偷看漫畫還得躲著看的日子?
租書店最常看到的就是漫畫出租店了。一天多少錢可以閱讀一整本書,會員卡還有打折。這大概是多數喜歡窩在漫畫店的人懷念的日子了。尤其暑假,大熱天窩進有冷氣有沙發的租書店,看著最新一集的漫畫好不愜意。
不過就在網路發達之後,這些實體店面,具有老文化的書店逐漸被取代,漸漸迎來的是免費線上看,或是網路書店線上看的服務,讓原本已出租維生的老書店都慢慢走向滅亡。
另外,經<大數據>調查顯示,國人沒有閱讀習慣,一年生產消費的書籍以比例來說少的不可思議。
▲<大數據>所統計的出本書籍數量統計,依照比例計算,台灣的閱讀比例偏低。(圖片來源:大數據)
(圖片來源:PTT)
珍惜身邊的資源,多”閱讀”,多學習充實有限的人生,順便等富堅更新。支持正版是作家的動力阿(離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