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幾個月連環爆出的分屍、性侵社會案件,在台灣的民眾心中像安置了一顆不定時的未爆彈,不只讓許多家長擔心,連網路上網民輿論也爭執的沸沸揚揚。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悲劇的發生、事情發生後到底對台灣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如5月23的板橋教練分屍女友埋花園、同月25日老翁因與妻子爭論房產問題拿刀將妻子剁成肉塊,以及最近的華山射箭教練分屍案。
這些案件的動機在一般人眼中都不致構成殺人的動機,有沒有可能是新聞以及媒體的渲染讓民眾開始模仿,又或是台灣的教育出了問題。
網路性別議題作家周芷萱,其立場主張女性主義以及性別平等,在事件發生後並於個人臉書寫下社會滋長仇女風氣的言論。
Photo:周芷萱臉書
評論中痛批是網友推文風氣助長加害人有更多機會指責被害人,而當新聞出來我們在底下自以為的好笑加上雖言酸語就真的沒有責任嗎?
是不是在不經意中讓兇手認為他做的一切只是遊戲,其實大家也不會特別在意。
一陣子時間一過,一切都會被大家遺忘,新的新聞又出來之後,所犯的罪會經由時間的流逝被減輕,並且得到解脫。
但當這整篇言論被放到PTT八卦版之後,由底下鄉民討論可以看出風氣並沒有得到改善。
Photo:PTT
在五月底蘋果日報報導的高職女為愛翹家一則新聞
Photo:蘋果日報FB
從底下的言論可以看到台灣的網友不只是對女性的長相做批評,甚至也把「分屍」一詞拿來當自以為幽默的留言。
Photo:蘋果日報FB
這樣的仇女風氣並不止侷限於PTT,也逐漸可在新聞、臉書,或是各種社群的論壇上看見。
而我們熟悉的中國傳統思想,更有「重男輕女」、「紅顏禍水」等論調,有某些學者認為,這樣的文化其本質就是「政治以及歷史觀念上對的厭女症」。
現今的台灣社會提倡自由、民主,亦包含言論自由,是否這些「自由」讓仇女者可以暢所欲言的躲在網路背後用言語攻擊、霸凌,仇視女性。
除了學校教育、法令加強之外,我們有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呢?
建立情緒安全感:情緒安全感是在兩人日復一日的相處中建立起來的,當彼此給不到對方這種安全感的時候,他們就會對彼此失去信任,最後造成心理的恐慌。
Photo:EllE.com
其實情緒安全感建立在周遭的小事情上,但也是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情緒,女性面對這樣的壓力較容易感到「恐懼」而男性則是「憤怒」。
對於這樣的情緒,該如何練習?
不管是在婚姻或是一段感情中,「溝通」一直是最直接也最具影響力的動作,心理學家鼓勵當你覺得這件事讓你感到恐慌,或是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可以嘗試寫下來,
在你對另一半展露情緒時,請用「對的方式」表達出來,了解到任何讓你難過的事情都是正常的,不能因為無法面對自己的情緒就用不對的方式「處理」別人、或是「處理」自己,正視目前的問題才是長久相處的解決之道。
最後獻給大家一首我很喜歡的樂團Imagine Dragons的《Demon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RsgZuwf_8
希望大家不管是對自己、或是對周遭的人都再多點關心,每個人都有瑕疵,但因為愛也讓世界更完整。